幼兒性別教育啟蒙

男女大不同?!

媽咪寶貝 2014/10月號 第172期 

 
「為什麼小寶站著尿尿?」、「我是從哪裡生出來的?」,當2、3歲的好奇寶寶,開始對自己的身體感到興趣時,這些問題就會時常在生活中出現,父母面對這些問題該如何接招,讓專家告訴你。
 
你的性別觀念落伍了嗎 

隨著時代演進、觀念改變,「兩性」的說法的確已經日漸不合時宜,弘光科技大學附設幼兒園園長康素杏表示,目前談到這方面的問題,通常會使用「性別平等教育」這個詞彙。其實,性別教育的範圍相當廣泛,從男性、女性身體器官上的差異、性別認同、性別平等以及性教育都包含在內,此議題在學齡前與國小階段也逐漸受重視,學齡前的性別教育則與日常生活教育脫離不了關係。

 

對於學齡前孩童的性別教育,應視其發展給予合適的引導,重點並不是給予詳盡的性教育知識,而是讓孩子了解男生、女生生理構造的不同為主,並讓孩子自我認知、自我探索、自我了解,打破長久以來男兒有淚不輕彈(其實哭可以發洩情緒,是種健康的情緒表達)、男生不可以玩洋娃娃、女生適合粉紅色、女生不適合足球運動等對男女的刻板印象。要讓孩子了解兩性是平等的必須互相尊重,鼓勵不同性別同儕合作與協同的遊戲機會,並且讓孩子多嘗試中性的活動,以淡化男女間顯著的差異。

 對異性感到好奇的自然過程 

奧地利精神分析大師佛洛伊德曾說:「性是本能。」他把性視為人類行為基本能量的源頭,而在其人格發展理論中,更是以性心理發展期為主軸,從開始的口腔期到最後的兩性期,對異性產生興趣,是其人格發展的最高階段。所以從嬰兒期開始,人類就帶著性的本能而來,大約到2、3歲的年紀,當大人幫孩子洗澡撫摸孩子的身體時,身體自然就會有反應。

 

康素杏園長指出,根據在幼兒園的觀察,當老師對2歲以下的幼幼班孩童發出指令:「男生到雯雯老師那邊,女生到康康老師這邊!」有些孩子會搞不清楚自己到底屬於哪一邊,代表了這個年齡階段孩子的性別認同尚不明確,大概要到小班左右才會清楚知道自己的性別,大約2歲的孩子就會問:「為什麼小寶站著尿尿?」表示這個年紀的孩子已經對性器官的異同產生好奇;3歲的孩子會問:「為什麼老師的胸部這麼大跟媽媽的一樣,為什麼我沒有?」;也有3、4歲的孩子當老師穿裙子加絲襪出現時,會靠過來摸老師的小腿、大腿,這些行為都是孩子對異性感到好奇的表現。

 坦然面對孩子的「為什麼」 

康園長和大家分享一則笑話:「3歲的小明問爸爸:『我從哪裡來?』爸爸聽了之後馬上滿臉脹紅,急忙跑去找百科全書,然後很嚴肅的告訴小明嬰兒如何誕生,聽完爸爸的解釋,小明反而疑惑的說:『我只是想問,我是從南投還是臺中來的。』」

 

這個笑話顯示出,當家長面對孩子提出「我從哪裡來?」、「為什麼小寶站著尿尿」等有關性、性別的問題時,總是無法像回答其他科學、語言等問題的時候那麼自然自在。主要的原因在於,多數家長無法掌握孩子對這類問題的思考方式,以及聽到答案後的反應,所以乾脆避而不談或是匆匆帶過。可是當家長面對這類問題出現隱晦、偏狹、有色眼光、不准孩子提問等態度,孩子反而無法學習到正確的性別知識,因此,建議家長不要太害羞,要以坦白、直接、誠實、不迴避的態度正向面對問題。

 

如何跟孩子解釋身體構造
康素杏園長表示,教導男女身體器官不同其實需要機會與情境,家長不需要刻意、嚴肅的和孩子討論這個問題,可以等孩子問了之後再回答,或是利用親子一起洗澡的時刻,直接講解人體的構造,如果全家一起泡溫泉,可以更容易說明男女器官不同處,或者如果爸爸跟兒子一起洗澡,可以順便講解小男生與長大的男生器官會有什麼改變,媽媽與女兒亦然;或者爸爸幫女兒洗澡或媽媽幫兒子洗澡更佳,構造不同處可以清楚自然的講解。若孩子在平常活動時間問起這個問題,坊間也有很多不錯的圖文繪本可利用,例如愛智出版社的《種子寶寶》,是孩子問:「寶寶是從哪裡來?」時的好幫手,是一本符合幼兒觀點談「性」的書籍,能幫助大人不尷尬、坦然而有趣的和幼兒溝通;維京出版的《我的小雞雞》,此書用淺顯的文字,向孩子介紹男女生理外觀差異、性侵害的解釋與防範、精卵相遇及懷孕生產過程等;另外還有《兒童兩性健康教育》、《薩琪想要一個小寶寶》、《薩琪到底有沒有小雞雞》、《小威向前衝》等,都是談性別議題的繪本。 

5情境 解除孩子的疑惑 

接下來這一段,我們模擬了幾種生活中常見的情境請康園長回答,幫助家長了解面對孩子各種關於性別的問題與舉動時,應該如何回答及應對。 

情境1:為什麼小寶有小雞雞,而且他站著尿尿?

 

先說一個在幼兒園發生的實例,園中有一對雙胞胎姊妹有一天看到班上男同學站著尿尿,之後這對雙胞胎姊妹也進入廁所將褲子脫下模仿男同學站著尿尿,結果尿得滿地,老師在雙胞胎模仿男生尿尿的過程中並未制止,等她們尿完後才告訴她們男生可以站著尿尿是因為有小雞雞,這個器官與女生的小寶貝不一樣,因為器官構造的緣故站著的姿勢也不會尿滴出來,女生的小寶貝必須坐著尿尿才不會滴出來,趁此機會講解男女構造不同。

 

如果是在家中女兒提問,這時家長可反問孩子:你有看過爸爸站著尿尿嗎?男生尿尿的地方是和女生不一樣的,此時也可運用繪本直接講解男女身體構造的不同。這也顯見,孩子第一個性教育的老師,其實就是父母及家庭成員,孩子會藉由家庭中的性別角色的模仿,開始探索對異性的好奇,因此,是最佳的性別啟蒙教育。

 

情境2:為什麼媽媽的胸部這麼大,可是我沒有?

 

媽媽可以自然回答:「對呀!女生長大以後胸部就會自然變大,等到生完寶寶後,胸部就會產出奶水,你小時候也是喝媽媽的奶水長大的。」當孩子突然摸媽媽或其他大人的胸部時,多數媽媽會有點驚慌,此時千萬不要責備孩子,可以先問孩子摸媽媽胸部是不是因為很好奇,順便講解一下女生胸部的發展狀況,最後跟孩子說,隨便摸女生的胸部是不禮貌的行為,我們要尊重女生,不可以隨便摸喔!

 

情境3:小孩看媽媽穿裙子、絲襪,跑來摸摸小腿、大腿 

這個行為是孩子對性別展現好奇的現象,建議可以先問孩子是不是絲襪摸起來很舒服呢?再告訴孩子,女生有時會穿裙子、穿絲襪打扮,雖然很漂亮但是不可以隨便摸,這樣對女生不禮貌。 

情境4:看到電視節目中有男女親吻的畫面,孩子說:「唉呦!好噁心喔!」 

孩子這樣的反應,可能是在生活中某個時刻不知不覺學習到的錯誤觀念,此時家長需要導正孩子的想法,可以先解釋因為影片中的男生喜歡女生,才會想親親她,就像爸爸喜歡媽媽也會親親,親親是愛的表現,我們也很喜歡你才會親親你呀!但是除了爸爸媽媽,平常是不能隨便跟別人親親的喔!教導正確觀念之餘,可別忘了此時正是傳達自我保護的最佳時機唷! 

情境5:動物頻道播放公獅與母獅交配的畫面,孩子問:「牠們在做什麼?」 

如果孩子是幼幼班的年紀可以回答:「牠們在相親相愛,或是牠們要生小寶寶。」如果孩子是中大班的年紀,則可以直接回答:「牠們在交配,交配之後就可以生出小獅子。」兩者的差別在於面對較年幼的孩子,可以用淺顯易懂的語言,面對大小孩則可以使用正確的名稱,只要家長不害羞、態度正面,孩子就能學習到這是一個自然的過程,至於交配的過程如果孩子沒有問就不需要回答,若孩子問了,可以再找本繪圖詳細的繪本跟孩子解釋,也藉機帶入生物世代繁衍的概念。

 

其實家長不要將性教育、性別教育當作一個嚴肅的學科來教導,應該利用日常生活中的情境做機會教育,性教育、性別教育亦是人格教育的一環,小時候自然、正確的學習到這些知識,對未來兩性相處、人格發展是有助益的。

  
男女平等 尊重性別不同 

回溯家長對性別的刻板印象,可能從胎兒時期就開始,當家長知道腹中的胎兒性別時,若是男生就會著手準備藍色衣服、汽車玩具、賽車棉被等,而女生就會偏向粉紅、紅色的衣服與房間設計,事實上,家長應該拿掉男女框架的想法,不論孩子是男生或女生,從小就要在言行舉止與教導上給予正確觀念,讓孩子經由正確的認識性別、性,來獲取未來於外在世界中自我認同的方式。

 

康素杏園長表示,其實近十年來,性別教育有很大的進展,較年輕的家長對於男女的刻板印象正在降低中,舉例來說,有的媽媽看到兒子一進幼兒園跑去娃娃家玩扮家家酒的遊戲也能坦然接受,不像有些老一輩長輩會立即禁止,或像男生不用做家事、女生不能從事激烈運動等觀念也正在扭轉中。

 

除此,幼兒園中也增設許多中性的遊戲,像是棋類遊戲、撲克牌、體能器材,讓男生女生都可以依照興趣嘗試看看,建議家長拋棄傳統觀念束縛(像男生不能洗碗、開車開不好的一定是女生......),多以身教(家事由全部家人一起分工,煮飯不一定是媽媽的事爸爸也可幫忙)來告訴孩子男女是平等的,要尊重不同性別的人,從小幫助孩子建立兩性是平等、互助、尊重的關係,這對孩子來說也是很好的人格教育,對孩子未來的自我認同、交友、婚姻會有正向的影響。 

另外,對於性的議題,要了解孩子好奇的重點,在生活中給予孩子機會教育,當然,如果孩子不知從哪聽來錯誤的性知識(小孩是送子鳥送來的,或是從大海撈回來的),家長必須導正孩子的觀念,可以先問孩子你覺得你是怎麼來的,之後再正確講解小寶寶的誕生過程。在父母和師長的關愛跟教育下,希望能幫助孩子擁有正確的知識、建立健康的心態。

 

 

文章轉媽咪寶貝雜誌
圖片麻豆:部落客 鄭小柔CharleneQ式姊弟:雷小Q﹝Qube﹞&雷Q弟﹝Ryan﹞
http://mei30530.pixnet.net/blog

arrow
arrow

    鄭小柔Charle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